中部地区会成为教育“洼地”吗? 甘肃轨道|兰州轨道
桥东头和桥西头,教师工资差了千余元;相邻的两个县,贫困生补助比例翻了一倍多……
记者近日就乡村教育调研时发现,在中、西部交界的山区,悄然出现“四周崛起,中间凹陷”的教育“天井县”,映照出一个令人忧心的问题:人口基数大、密度高、长期相对缺乏关注的中部地区,在东部资源汇集、西部政策利好的现状下,是否正逐渐成为农村教育的“洼地”?
20米小桥
划出农村教育贫富差
从长沙驱车7小时,穿过数座大山,才能到达位于湖南西南角的国家级贫困县——通道侗族自治县。这里是典型的“老少边穷”地区,也是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。
通道县位于湖南、贵州、广西三省份交界区域。作为山区县,通道县产业基础薄弱,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水平落后。
牙屯堡中学是通道县牙屯堡镇唯一一所乡村中学,有初中3个年级,708名学生中,汉族学生仅30余人,绝大多数是侗族,还有少部分苗族。
从牙屯堡中学坐车到通道县城,需要一个多小时,但离贵州林溪中学仅40分钟车程。尽管“比邻而居”,但不少方面差别很大。
以教师待遇为例,牙屯堡中学的教师平均薪资在每月2100元左右,而在相邻各县,教师平均薪资水平至少高出千余元。
通道县一完小校长蒙兰凤向记者举例:三江县沙宜村和通道县甘溪村相邻,两村之间架了一座不到20米的小桥,“桥东头和桥西头的两所学校,老师工资差了一大截”。
除教师待遇外,学生资助、补助情况也有较大差距。牙屯堡中学校长吴必钢说,这里的学生绝大多数家住侗寨,几乎都是留守儿童,“属于侗寨里面比较穷的家庭,勉强维持生活”。但国家财政发放的每年1250元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,学校只有40%的学生可以申领。
“真正需要这笔资助费用的学生比例在80%到90%,所以只能‘轮流坐庄’,除了特别困难的,其余名额只能今年给你明年给我。”而据通道县提供的材料,在属于其他省份的相邻地区,这一项补助的覆盖比例是100%。
“政策阳光能不能更多照耀我们?”蒙兰凤、吴必钢等基层教育工作者不明白,“明明是紧紧挨着、‘山同脉、水同源、人同俗’的相邻县,为什么通道却成了被裹在中间的一个教育‘天井’,各种资源都是‘凹陷’的?”
记者了解到,尽管经济状况处于末位,但由于通道县没有被列入西部大开发等多项政策倾斜扶持范围,因此在扶持政策上与周边不少地区存在较大差距,教育领域尤其明显。
教育“洼地”:
“不东不西”的尴尬
教育“天井县”湖南通道,是中部地区教育现状的一个缩影,映照出一个令人忧心的问题:中部地区的义务教育,是否呈现出“不东不西”的尴尬现状?
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眼里,答案是肯定的。他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例告诉记者,西部经费是中央和地方财政8∶2解决,而在中部这一比例是6∶4。“这种划分,是由行政区划来硬性划分的,一部分中部地区经费甚至比西部还紧张。洼地确实存在,而且有一段时间了。”
资源差距和政策倾斜的效果开始显现: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、增长速度落后于西部,中部地区正逐渐成为农村教育“洼地”。
事实上,近年来国家对中部地区教育投入逐年加大。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,中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更多关注与支持。
然而,与中部“掉队”的现状相比,任务仍然艰巨。
对此,储朝晖建议,破题“中部新洼地”的整体思路是实现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。实际操作中,他建议将行政区划进行细化,考虑到同省不同区县等具体情况。“对地区经济能力、发展现状的评估要更科学全面,多维度进行。”
还有受访专家及业内人士呼吁,扩大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补偿性政策覆盖范围,形成向中部倾斜的政策体系。
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,学校开设有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、铁道运输管理专业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、客车车辆检修专业、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等专业。
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北方校区
网址:http://www.bfgdyx.com
校址: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890号
联系电话:400-689-0931,18089429846 QQ:2725865082
延伸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