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文字拼图 · 讲台边语 | 教育成长思考:在陪伴里看见自己的成长
站在第八年班主任的路口回望,我最先想起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成绩,而是自己从焦虑到从容、从“掌控者”到“同行者”的蜕变。这段旅程里,学生是成长的主角,而我,更是在他们的故事里,慢慢看清了教育的本质,也找到了更好的自己。
刚当班主任时,我总想着“把一切做好”。每天盯着学生的考勤、作业,把班规订得密密麻麻,以为只要严格把控,就能让班级“不出错”。直到有次班里学生因为实训分组闹矛盾,我下意识地想按自己的想法分配,却被一个学生反问:“老师,您知道我们各自擅长什么吗?”那句话像一盆冷水,让我猛然惊醒——我一直用“管理者”的身份要求学生,却忘了蹲下来听听他们的声音。那之后,我开始试着把班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,让他们讨论班规、策划活动,看着他们为了一场元旦晚会争论细节、分工合作,我才发现:放下“掌控”,不仅学生更有活力,我也从琐碎的事务里解脱出来,学会了“信任”的教育智慧。
这八年里,学生的“问题”也曾是我的“难题”,却也成了我成长的契机。有个学生曾频繁逃课,我找他谈了好几次都没用,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够。直到偶然发现他躲在实训室里画机械图纸,才知道他是因为觉得理论课枯燥,却对实操格外痴迷。我试着和专业课老师沟通,为他争取了更多实训机会,还帮他报名了技能竞赛。看着他从逃课生变成竞赛获奖选手,我忽然明白:教育不是“纠正偏差”,而是“发现优势”。从前遇到问题,我总想着“怎么解决学生”,现在却学会了“怎么理解学生”——这份转变,是学生教会我的“耐心”。
如今再面对班级里的大小事,我少了当初的紧绷,多了一份从容。不再执着于“完美班级”,反而更在意每个学生的状态;不再害怕“出问题”,因为知道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,都是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机会。有次学生在技能比赛中失利,我没急着安慰,而是陪他们一起复盘失误,听他们说“下次想试试另一种方法”。那一刻,我清晰地感受到:我不再是那个需要“保护”学生免受挫折的老师,而是能和他们一起面对挫折、总结经验的“同行者”。
八年班主任生涯,与其说我陪伴学生成长,不如说学生陪我完成了一场自我修行。从追求“掌控”到学会“放手”,从焦虑“结果”到享受“过程”,我在学生的笑容里、困惑里、进步里,慢慢读懂了教育的温度,也成为了更成熟、更懂爱的自己。这份成长,比任何荣誉都珍贵,也让我更坚定地走在班主任这条路上——因为我知道,每一个新的学期,不仅是学生的新旅程,也是我遇见更好自己的新开始。
撰稿 | 何佑虎(二年级管理组)
初审 | 关志斌
终审 | 杨新潮
编辑 | 王淑萍